关于防冻型减水剂
发布时间:
2022-12-12 08:47
来源:
我国行业标准《建筑工程冬期施工规程》JGJ104规定:根据当地多年气象资料统计,当室外日平均气温连续5d稳定低于5℃即进入冬期施工; 在冬期施工过程中,当平均温度小于或等于5℃时,混凝土强度发展缓慢。当最低气温在-1~-2℃时,如不采取有效保温措施,新浇筑的混凝土有可能发生冻害,一旦受冻将给混凝土带来很大的破坏。在冬季使用防冻剂,再加上良好的保温养护是减轻混凝土早期病害及提高混凝土防冻效果切实有效的措施,可保证混凝土的耐久性及强度达到施工要求,保证混凝土工程质量。
一、防冻型减水剂组成:
目前应用较广的防冻减水剂大多是复合型,它具有坍落度损失小、减水率高、早期强度高、凝结时间适中等优点,其主要成分包含以下几种。
(1)防冻组分
其作用是破坏冰的晶形,降低水的液相冰点,保持混凝土内部存在水泥水化反应所需要的液态水,避免混凝土遭受冻害,尽快达到早期强度。使用防冻组分首先可以降低水的冰点,保证混凝土在负温下的水化反应继续进行,如氯化钠、亚硝酸钠等;其次也可以使冰的晶格形态发生变化,降低冻胀应力,避免混凝土强度受到损害。此外,有些防冻剂虽然无法降低混凝土中水的冰点,却可以直接与水泥发生水化反应加快混凝土的凝结硬化,提高混凝土早期强度,如氯化钙、碳酸钾等。
(2)早强组分
早强组分在混凝土水化反应中起催化作用,加速混凝土的凝结硬化,使其尽快达到抗冻临界强度,提高混凝土的抗冻能力。同时,由于水泥水化反应的进行,促进结合水的产生,水化反应也能产生一定量的水化热,减轻混凝土冻害。
(3)减水组分
减少混凝土的用水量,消除冻胀内因,增强混凝土密实度。减水剂能将水泥分散为更小的颗粒,改善混凝土内部孔隙结构。减水剂吸附在水泥表面可以释放包裹水,使冰晶粒度由大变小,减小结冰时的对混凝土产生的胀冻压力。
(4)引气组分
引气剂是引入的细小气泡,吸收冰晶形成过程中产生的冻胀应力,减轻混凝土冻胀时的裂纹扩展,降低对混凝土冻胀力。含气量的增加还可以增加混凝土内部润滑性,改善混凝土和易性,进而改善混凝土内部结构。细小气泡可以切割混凝土内的有害孔道,提高混凝土的耐久性。
二、使用注意事项
混凝土所使用的防冻减水剂应该根据具体的温度波动情况及时地调整防冻减水剂的掺量,保证它的防冻效果。若是温度过低超出防冻剂的应用范围后,还是应该注意新浇筑混凝土的保温养护措施,避免对混凝土造成冻害。
有施工人员认为,混凝土中已经添加的防冻剂,已经具有防冻能力不需要养护也没事。这种想法是不正确的,施工过程中进行保温养护是必要的也是必须的。尽早使混凝土达到临界强度才时,减少混凝土冻害的根本。依照国家规范,冬季负温度条件下浇筑的混凝土在受冻前,混凝土不得低于“硅酸盐水泥或普通硅酸盐水泥拌制的混凝土为设计混凝土强度标准的30%、矿渣硅酸盐水泥拌制的混凝土为设计混凝土强度标准的40%,在掺用防冻剂的混凝土当温度降到防冻剂的规定温度以下时,其强度不应低干3.5~5.0MPa”,即混凝土达到某一个强度值(临界强度),就可以具有一定的抵抗强度.低温不会再对混凝土造成损害,气温正常后强度会升高到设计强度。
因此,在冬期混凝土工程施工过程中,使用防冻减水剂后依然应采用其它冬季施工措施,如暖棚法、综合蓄热法等。
在日气温-5℃~+5℃正负温交替条件下,可使用早强剂或早强减水剂,混凝土浇筑后采用覆盖塑料薄膜+一层草袋或其它代用品覆盖养护;日气温-5℃~-10℃时,可使用-5℃标准的防冻减水剂,混凝土浇筑后采用覆盖塑料薄膜+两层草袋或其它代用品覆盖养护;最低气温为-15℃时,采用规定温度为-15℃的防冻减水剂,混凝土浇筑后及时采用保温措施进行混凝土养护。
混凝土冬期施工,防冻剂,防冻减水剂,早强剂,减水剂的掺量,混凝土养护剂,冬季施工措施
推荐新闻
2023-06-21
2023-06-20
2023-04-10
2022-07-01
2022-0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