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泥温度对聚羧酸减水剂混凝土性能的影响研究
发布时间:
2022-08-04 09:40
来源:
作为多相材料,混凝土很容易受到原材料质量和服役环境的影响,由于混凝土是国民基础设施建设不可或缺的大宗建筑材料,因此认真研究并管控好混凝土的质量尤为重要。水泥是生产混凝土的主要胶凝材料,是通过加水拌和生成具有胶凝性的水化产物,将砂石等骨料牢牢粘接在一起。水泥性能对混凝土质量影响较大,水泥使用温度过高、水泥细度较小、混合材料来源复杂等一系列问题,均会造成水泥与外加剂的适应性不良。刚出库的水泥温度较高,通常在70 ℃左右,甚至达到90 ℃,需要备货存放,但实际施工中往往又存在任务重、工期紧、货源供应紧张、存储有限等因素,导致进场水泥温度高,夏季施工时的水泥降温慢。受以上诸多因素影响,存在用热水泥加工混凝土的情况,这就造成混凝土外加剂掺量过高,坍损较大,同时也容易造成收缩开裂等一系列工程问题。聚羧酸减水剂具有减水率高、可调控强、高效环保等优点,已成为现代混凝土的第五组分,但相比萘系、脂肪族等二代减水剂,聚羧酸减水剂对原材料更为敏感,导致混凝土结构耐久性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高温水泥对聚羧酸减水剂造成的负面影响不容忽视,因此需要对更多数据进行研究,以便服务和指导当前建筑工程项目混凝土施工生产,保证混凝土现场施工顺畅,确保工程实体质量。本文通过模拟制备不同温度的水泥,研究对聚羧酸减水剂应用性能的影响,为聚羧酸减水剂应用提供了理论和实际参考。
1 原材料
(1)胶凝材料。试验采用水泥、粉煤灰作为胶凝材料,水泥为市售P.O42.5普通硅酸盐水泥,其主要性能指标见表1。粉煤灰为II级灰,45μm方孔筛余24.6%,28 d活性指数82%,需水比为95%,烧失量为3.2%。
(2)骨料。粗细骨料采用本项目水江隧道洞碴加工而成,母材岩性为石灰岩,母材抗压强度为96.8 MPa。细骨料细度模数为3.0,MB值为1.0,石粉含量为9.0%,压碎值为15.2%。粗骨料为5~31.5 mm级配碎石,分为3档合成级配,分别为5~10、10~20、16~31.5 mm,混合比例为2∶7∶1,压碎值为11%,针片状含量为3.6%。
(3)外加剂(减水剂)。减水剂采用聚羧酸高性能减水剂,设计掺量为1.0%,淡黄色液体,1.0%掺量下的胶砂减水率为29%。
2 试验方法
(1)样品水泥的制备。取陈放3 d的同批次水泥,测得温度为20 ℃,放置烘箱内进行加热,设定温度分别为30、40、50、60、70、90 ℃。加热后混合均匀,并用周围封有泡沫的箱子密闭保存,以减少热量散失。
(2)水泥外加剂适应性试验按照《混凝土外加剂匀质性试验方法》(GB/T 8077—2012)进行,取水泥300 g、水87 g,外加剂掺量为1.0%,测试水泥净浆初始的净浆流动度。
(3)混凝土配合比。试验采用C30混凝土,其原材料用量见表2。
(4)按照表2所示配合比进行原材料称取,混凝土工作性能和凝结时间按照《普通混凝土拌合物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B/T 50080—2016) 测试,抗压强度参照《混凝土物理力学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B/T 50081—2019)测试。混凝土碳化深度按照《普通混凝土长期性能和耐久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BT 50082—2019)进行试验。
3 水泥温度试验结果及讨论
3.1 水泥温度对水泥净浆流变性能的影响
取水泥300 g、水87g,外加剂掺量为1.0%,研究水泥温度对水泥净浆流变度的影响,得到的结果见图1。
由图1可以看出,随着水泥温度的升高,水泥净浆流动度逐步降低,且当水泥温度达到90 ℃时,水泥净浆流动度将达到132 mm。相比20 ℃水泥净浆流动度下降108 mm,降低幅度达到45%,基本失去流动性。
水对于水泥水化和浆体的流动极为重要,拌和的水一部分参与水泥水化,一部分作为吸附水,还有一部分作为自由水带动水泥颗粒的分布流动。水泥温度影响水泥净浆流变,其原理在于水泥温度升高,参与反应的水化速率增加,对自由水的需求增加,使得水泥净浆的流动阻力加大,且浆体的流动度也下降。水泥早期水化越快,参与水化的自由水越多,带动浆体流动性的自由水就会越少。
3.2 水泥温度对掺减水剂混凝土工作性能的影响
使混凝土保持良好的工作性能是确保施工顺利进展的关键,当前混凝土工作性能越来越倚重初始流动性及经时保坍能力,这对于长距离运输工地的泵送施工尤为重要。因此,按照表2各材料用量,测试了掺入不同温度水泥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得到的结果见表3。
由表3可以看出,随着水泥温度的升高,混凝土初始坍落度和扩展度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且1 h后的混凝土经时工作性能损失也加快。水泥温度在40 ℃以下时,通过搅拌机的机械搅拌,水泥内部热量可以通过不同材料间的混合进行传导散失,因而在同外加剂掺量下混凝土坍落度和扩展度损失相对较小。当水泥温度继续升时,水泥水化反应加快,大量自由水参与水化反应,同时外加剂吸附至水泥颗粒表面的电荷密度降低,产生同向斥力释放自由水的势能加大,使得混凝土出机工作性能下降较快现象。当水泥内部温度达到90 ℃时,混凝土出机坍落度降至170 mm,失去保坍能力。
与混凝土工作性能规律相对应的是,混凝土凝结时间也随着水泥温度升高而逐步下降。当水泥温度为90 ℃时,混凝土终凝时间降至7.3 h。混凝土凝结伴随着水泥的水化,聚羧酸减水剂分子通过吸附在水泥颗粒表面,减缓水泥水化反应速率,从而使得混凝土保塑能力增强。同时,随着水泥温度升高,聚羧酸减水剂对水泥水化的调控能力减弱,从而使得混凝土凝结时间缩短。
3.3 水泥温度对混凝土抗压强度的影响
混凝土在服役过程中要承受一定的荷载,其中,水泥抗压强度与混凝土工作性能有直接关系,其良好的工作性能是混凝土力学性能的保证。因此,对不同温度水泥对混凝土抗压强度的影响进行了测试,得到的结果如图2所示。
从图2可以看出,当水泥温度为30 ℃时,混凝土设定龄期内的抗压强度值均高于温度为20 ℃的水泥。而随着水泥温度的升高,混凝土3 d抗压强度先增加后降低。60 ℃之内时,水泥温度升高促进了水泥水化的加速进行,从而生成更多的水化产物,使得混凝土早期抗压强度增加。当水泥温度超过60 ℃时,水泥短期较快的水化反应速度生成的水化产物形成无序排列,从而生成更多的孔洞、微裂纹等内部结构缺陷,使得混凝土3 d强度降低。
混凝土7 d以后的龄期同样受到水泥升温后的负面影响。在水泥温度超过30 ℃后,混凝土7、28、60 d的抗压强度均出现下降,且当水泥温度超过60 ℃时,水泥抗压强度出现明显下降,尤其对混凝土后期抗压强度影响更为显著。水泥温度90 ℃时,混凝土60 d强度相比20 ℃时下降了7.6 MPa。
3.4 水泥温度对混凝土碳化深度的影响
当混凝土结构暴露在空气中,在一定的湿度下,水泥水化后产生的氢氧化钙与空气中的CO2、NO2、SO2等酸性气体发生反应,从而使得混凝土内部碱度下降,碳化引起混凝土结构耐久性下降,同时在回弹换算时也会影响对混凝土结构的强度评价。对不同水泥温度对混凝土碳化深度的影响进行研究,得到的结果见图3。
图3研究了使用不同温度水泥拌和的混凝土7 d和28 d的混凝土碳化深度,结果发现水泥温度升高后,混凝土28 d和60 d碳化深度均增加,且当水泥温度超过60 ℃时,混凝土28 d和60 d碳化深度均明显增加,抗碳化能力下降。
混凝土碳化是由表及里的酸碱中和反应过程,其中,混凝土的密实度会影响酸性气体的侵蚀速度,混凝土结构越密实,抵抗碳化的能力就越强。当使用热水泥拌合后,由于水泥水化反映过快导致的混凝土内部缺陷增多,为CO2侵蚀提供了条件,从而使得混凝土碳化深度增加。
4 结论
(1)水泥温度升高会造成水泥净浆流动度下降,水泥浆体的粘滞阻力增加。水泥温度为90 ℃时,水泥净浆流动度损失达到45%。
(2)加入热水泥拌合后,混凝土初始坍落度和扩展度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且1 h混凝土经时工作性能损失也加快。但水泥温度在40 ℃以下时,通过搅拌过程中的热量散失,混凝土工作性能损失相对较小。当水泥内部温度达到90 ℃时,混凝土工作性能基本丧失。
(3)由于水泥内部温度升高后水泥水化反应加快,降低了聚羧酸减水剂的保坍和缓凝效果,导致混凝土初凝和终凝加快。
(4)当水泥温度为30 ℃时,混凝土各龄期的抗压强度值发展良好。随着水泥温度进一步升高,混凝土3 d抗压强度先增加后降低。但混凝土7 d以后,抗压强度在水泥温度超过30 ℃后,均出现下降,尤其是超过60 ℃时,水泥抗压强度明显下降。
(5)水泥温度升高会对混凝土内部密实度产生不良影响,导致混凝土28 d和60 d碳化深度均出现不同程度增加,造成混凝土抗碳化能力的下降。
水泥,,高温混凝土,水泥温度,减水剂
上一页
上一页
推荐新闻
2023-06-21
2023-06-20
2023-04-10
2022-07-01
2022-06-27